“家庭条件好的孩子都去县城上学了,剩下的都是条件较差的,让困难家庭的孩子有学上,是我应尽的责任。”作为卢氏县文峪乡松树咀小学唯一的老师,任建设为了这份责任,坚守了39年。
任建设是土生土长的松树咀村人。1977年3月,18岁的任建设从当时的文峪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学任教。
2005年,随着老教师的退休和一些老师的转行,松树咀小学就剩下他一个老师了。11年来,他与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学生相伴。除了文化课,他还承担着体、音、美等课程的教学。或许有人会说,是不是任建设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办法才坚守在这里呢?其实不然。任建设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孩子也都很有出息,老大在郑州承揽工程,老二在南阳生活,老三在卢氏县城买房居住。孩子们也都考虑着让年近花甲的任建设过上清闲的生活,可他就是舍不下这些山里的学生娃。采访中,任建设总是说:“我要是走了,这些孩子谁教啊?”
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教学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居住偏远的孩子们几乎都会留校吃饭,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任建设就把自己家的冰箱拉到学校里,而孩子家长给的饭钱,他一次都没有收。任建设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挣这份工资,养活我、养活几个学生还没问题的。”
由于缺少老师,他要担负起所有的课程教学。为了不让孩子们落下课,他完全复制了县城小学的课程表。这两年,互联网教学逐渐兴起,年龄偏大的他在学习电脑操作方面遇到了大难题,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他总是费尽心思向每一个懂电脑的人讨教。如今,除了电脑故障不会处理外,他也能熟练地运用电脑给孩子们上美术课和音乐课了。
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勤恳敬业,辛勤耕耘,放弃了多次外调的机会,孩子们对他的感情,最让他割舍不下。去年,他的大儿子添了小孩,满月的时候在郑州请客,任建设没有去,他舍不下学校里的几个孩子,只能通过电话向儿子儿媳表示歉意。直到放假,他才一个人乘车到郑州看上了自己的孙女。
11年来,他基本上没有缺过孩子们一节课。2006年冬天,他骑摩托从乡政府往学校赶,不慎连人带车摔进边沟中,头部被石块划伤,他到村里卫生室包扎后继续坚持为学生上课。2011年6月,任建设患上了感冒,为了不影响给学生上课,他总是利用晚上往返30公里到乡卫生院输液。
任建设的付出,让深山村的孩子掌握了知识,也帮助他们改变了命运,松树咀村先后走出了20多名大学生。任建设则用39年的坚守,守望着他的事业和梦想,守望着山里人的期盼和希望。(记者 牛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