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许多网络媒体、自媒体纷纷报道我市卢氏一村举村搬迁因缺水,真的有这么回事吗?
本报记者实地调查证明:
谢家路村水源很充足
时报驻卢氏记者 刘林 文/图
近日,几家门户网站及部分自媒体平台都转载了一篇标题为《河南卢氏:百姓千米陡壁路 冒死挑水为活命》的新闻。为探究事情的真相,日前,本报记者到实地进行了调查。
谢家路村蓄水池水源充足
探访:院内就有自来水,且水量正常
谢家路村位于卢氏县东明镇东北部,距县城12公里。在卢氏县水利局、东明镇相关负责人及谢家路村两委干部的陪同下,记者首先来到了该新闻中的主人公苏小春家。苏小春夫妇此时正好都在家,院子东南角有一根自来水管,十分显眼。记者看到,苏小春拧开家中的水龙头洗手,水管出水正常,且水量不小。
东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苏小春家有25亩烟叶田,每年的收入有10余万元。而网传《河南卢氏:百姓千米陡壁路 冒死挑水为活命》一文中,苏小春从红薯窖中取出红薯后,文章写道“这就是今天的晚饭”。当记者向其询问时,苏小春闪烁其词,不愿回答。记者还想了解关于新闻中的其他细节,苏小春随即发动摩托车,带着妻子离去。
记者看到,苏小春家住一栋两层小楼,并非新闻中所说的破瓦房。村里人介绍说,苏小春不仅在村里盖了两层楼,在县城也买了房子,农闲的时候,苏小春夫妇就带着孩子一起在县城住。据了解,谢家路村共有81户296人,其中40多户村民在县城购有住房。
官方:饮水工程建于1990年,水源充足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了村里的蓄水池旁,距苏小春家的直线距离仅20米左右。据卢氏县水利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谢家路村的饮水工程始建于1990年,蓄水池容积为30立方米。2015年,该镇政府出资,又对送水管道进行了维护,基本可以解决全村三个组的居民饮水问题。并且,该蓄水池的水源为山泉自流水,只有在特别干旱的时候才会水量不足,十几年来,只断流过两次。即便在断流的情况下,村民们也会到山脚下的祁寸湾村拉水,很少像新闻中说的那样在山沟里挑水。
记者在现场看到,蓄水池里已蓄满水,正顺着溢流管向外排放。记者又随机走访了村里几户人家,发现家家户户均是自来水入户。一说起举村搬迁之事,村民们都说,“那是造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干嘛要搬,根本没有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证实:所谓“修路”实为通向自家田地
最后,记者来到了新闻中所说的苏小春挑水的水源地——位于近两公里外的先峪村内的石壁岔。刚出村子不远,有一条刚修的不足两米宽的土路,这就是新闻里说的苏小春用“愚公移山”的劲头修建的“大路”。但据村里人介绍,苏小春之所以修这段路,是因为村里在前面不远处刚给他分了一块地,他修路只是为了自己种地方便。果然,不到200米后,“大路”不见了,变成了羊肠小道,其实这是村民们放牛踩出的山道,不足30厘米宽,崎岖不平。
大约又走了1公里多,记者终于来到了苏小春“冒死”挑水的地方,这是一个小山沟,沟底有一条小溪。苏小春的取水地在山沟西侧的半山腰上,距谷底20米左右,并没有新闻里说的几百米、上千米那么夸张。水源是山中的泉水,直接用一小截塑料管插在石壁中,平时并没有人来此取水。根据新闻里的图片,周边群众指认,新闻里拍摄苏小春挑水回家的路是通往邻村先峪的,并不是回谢家路村的。
背景:“照片”主人系落选村会计
据记者了解,苏小春出生于1964年,今年52岁,并非文中所说的58岁。但据村里人介绍,苏小春原来是村里的会计,干了15年;2014年,村两委换届选举,苏小春落选。落选当天他的情绪就非常不好,其后也郁郁寡欢。至于是否系他联系记者炮制虚假新闻,村民都表示很难说。
本报将继续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