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如画的低里坪村
□本报记者宋朝刘景华李躬亿文/图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豫西明珠三门峡扶贫工作的亮点之一就是搬迁。居住条件恶劣的山区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搬离了故居,随之也揭掉了那个像膏药一样贴在身上的贫困标签;而腾出来的老村,反倒枝繁叶茂,回望时,居然成了一道风景!
三门峡的搬迁扶贫,得艳阳一片。
原来是挖药、放牛现在是洗菜、做饭
山上的居民谁都想搬但有后顾之忧
山路十八弯,你听别人在舞台上唱的时候,很有诗情画意;真到了那弯弯的山路上,走半天也看不到一户人家,开车也让人一头冷汗。
1月7日,去往卢氏县汤河乡低里坪村的山路上,一车人大气都不敢出。
450口人的低里坪,光自然村就有七八十来个,单听这些自然村的名字,闭上眼睛都知道不平坦。
“低里坪、中里坪、高里坪、东沟、西沟、前河、冷水沟,嗨,有的地方是一两户人家,还有的地方就一户人家,分散着呢!”低里坪村党支部书记裴战鑫说。
从山路旁的路边观景台俯瞰低里坪,水泥路连通了农户,用城里人的话说就是一幅山村美景了。
卢氏县扶贫办的常睿说:“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移民搬迁点——低里坪。”
常当民的新家就在低里坪村中。说是村,其实很少有相连的邻居;说是新家,其实是一个农家宾馆。
“俺家原先在坡上,2013年来这里盖新房了,盖了16间,10间客房,做饭、吃饭四间,两间自家住。”常当民说,“原来我在坡上住的时候,就是挖药、放牛,现在天天就是洗菜、做饭。”
“原来你家做生意吗?”
“坡上连个人烟都不见,条件恁瞎,咋做生意啊!”常当民说。
坡上距离低里坪至少有三四里地,当时动员他们搬迁的时候政府按每人4000元的标准补助他们家2.4万元,危房改造项目又补贴了几千元。
“我家盖房花了十七八万,又买了床、桌子、热水器、电视等总共花了26万,当时加上孩子的钱家里只有十四五万,还欠了账,去年一年还上了一点,现在欠不多了,心里才踏实。今年再干一年就没外债了,以后就指望这个农家宾馆过好日子呢。”常当民说。
常当民的农家宾馆是2014年5月1日开业的,生意还行,两个夏天都有郑州几个老婆婆来住:“搿合得都跟亲戚一样,回去了还给我这里寄来了几包袱衣裳。”
常睿说,卢氏的搬迁扶贫遵循了谁有能力谁先搬、谁想搬谁搬的原则,谁搬迁就补贴谁。全县有7400户贫困户需要搬迁,到目前已经搬了2400户。从今年开始,搬迁户有望每人补贴到一万元,这个政策补贴力度会激励更多的山区贫困户积极搬迁。
从冷水沟到低里坪有多远?
“走大路有十几里吧,不走大路只能翻山了,也近不了多少!”65岁的裴太平住在冷水沟,那么冷的天,他赶到低里坪的时候,头上冒着汗。
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