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卢氏县2015年5月底推行电动自行车挂牌制!
这事儿,在中原当属首次;在全国,也堪称罕见,自然引发了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
那么,办法实施至今已半年,客观效果如何?具体落实情况怎样?对同样是电动车失盗高发的运城,有什么启示?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于1月13日采访了卢氏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孟有新。
背景:
小偷偷车偷疯了
2015年5月28日上午,卢氏县公安局在该县卢园广场举行电动自行车实名登记免费挂牌启动仪式,高调宣布,从这一天起,将推行电动自行车实名登记,对电动二轮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和燃油助力车进行统一打码编号,并上牌照。
“当时制定这个办法,那是形势所迫啊——丢电动车丢得不行了。”
“就卢氏这么个小县城,有时候一天都丢几辆电动车啊,警力全投上也不够用,还不算那些光偷电瓶的。另外,好多小偷偷电动车就是冲电瓶去的,一得手就把电瓶拆拆卖了。这弄得警方很头大,都给你拆成零件了,零件上又不写名,案咋破?不好弄!不好弄就想辙呗!于是,联想到机动车:上牌照,在电机、电瓶上打码,叫你再偷,偷了也出不了手,没人敢买……”
孟有新如此介绍卢氏电动车挂牌措施出台的背景。
该县公安局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近两年,卢氏城区及乡下的电动车发展速度异常迅猛,目前该县37万人,电动车保有量预估近两万辆,这些电动车主要集中在卢氏县城及周边区域。
一方面是电动车的快速发展之势,另一方面却是管理手段的长期缺位。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年卢氏县共发生电动车被盗案件89起,在所有交通事故中,因电动车违章而引发的事故30余起,分别占到“两抢一盗”案件和整个交通事故的四分之一。
另外,由于电动车户外随意、过度充电无人管理,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屡次发生。
2015年,在措施实施之前,卢氏辖区电动车被盗案件仍不断发生:
3月19日12时许,卢氏县城丁某某一辆黄色小刀踏板电动车在东明镇“鸿泰金地苑”工地门口被盗。
这天,该县城王某某一辆绿骐牌红色踏板电动车在药城东门“好帮手洗衣”门口被盗。
几乎同一天,该县车某某也报警称其一辆玫红色比德文电动自行车在县城“德胜金超市”门口被盗……
形势就是如此紧迫。
如何遏制频频发生的电动车被盗案,及时挽回群众损失,如何从源头上对电动车加强规范管理,防止电动车被盗案发生,成了卢氏县公安局2015年上半年一个首要的棘手问题。
推行:
落实顺畅得这样
为了保障“办法”能顺畅落实,不给群众增加负担,免得群众心生反感,卢氏县公安局决定给电动车打码挂牌,实行全部免费。
“我们的口号是——‘公安实名登记、企业赞助挂牌、系统平台支撑、市民放心使用’的实名登记打码免费挂牌电动车管理新举措。”
这一举措,主要是依托愿意合作的赞助企业出资,冠以企业名称,依次排序编号,统一制成包含5位数的电动车牌,同时依据一定的编码规则,根据车主实名信息编制生成15位的电动车唯一识别码(含电动车牌的5位数),将电动车车主或所有人的身份信息、电动车的品牌型号规格信息以及15位电动车唯一识别码信息,按照项目逐项录入“电动车信息管理系统”上传数据库,然后用专用打码工具将识别码直接刻制到电动车的大架上,最后将号牌前后悬挂于电动车上并拍照上传到系统中。
该措施的推行得到了卢氏县一些公益企业的赞助,两家企业率先出资20万元制作了1万个车牌,分批次、分区域为全县的电动车免费挂牌,最终全面建成全县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电动自行车实名登记服务管理平台。
据介绍,实名登记打码免费挂牌推行以来,尽管并未强制推行,但卢氏县城区及乡镇群众踊跃响应。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打码登记挂牌电动车12000余辆,占全县电动车拥有量的60%以上。目前,打码登记挂牌工作仍在进行。
效果:
超越预期更可喜
给电动自行车挂牌照进行身份登记,防盗及破案是当时最主要的考量。
当然,警方也考虑到,上牌照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该也是一种约束,可以规范他们的驾驶行为。而且,一旦出现电动车撞人后逃逸的事件,交警可以根据监控拍摄到的画面,锁定逃逸车辆的号牌,从而找到肇事逃逸车辆和车主。
事实证明,最后一条是措施落实的“副产品”,有点超越了预期。
2015年7月2日上午,卢氏一热心群众在路边捡到一辆电动车。接警后民警利用电动车实名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短短几秒钟就查询到车主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民警通过电话联系到已苦苦寻找了几日的车主,当失主看到失而复得的电动车,感慨不已。原来,事发当天,这主儿喝醉了酒,死活想不起把电动车撂哪儿了。
2015年7月25日早上5时50分,电动车驾驶人李某将一名14岁男孩撞伤后,趁着早晨路人稀少驾驶肇事车辆逃逸。卢氏警方利用电动车实名登记系统所录入的信息,筛选出了30辆同一型号的“绿源”牌电动车,与各路口视频监控资料进行分析比对,最终确定该县文峪乡南窑村的李某有重大肇事嫌疑,仅用一天时间就将此案成功破获。
事实上,自2015年5月底措施实施以来,卢氏辖区内的电动车被盗案件大幅度下降,卢氏警方掌握的情况是“这半年来,电动车失盗情况几乎已经没有了。”孟有新说。
2015年该县公安局的年终总结中统计:“2015年全年,全县共发生电动车被盗案件31起,远远低于2014年的89起;涉及电动车违章造成的交通事故11起,也远低于2014年的30余起;消防事故同样大比例下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全年的总结,其实,其中大部分案件、事故都发生于措施实施之前。“下一步,将考虑与电动车销售商合作,在电动车确定售出的时候,直接将打码上牌工作给落实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工作尽可能前移,尽可能做到第一时间给办了。”
据介绍,整个措施,多方得利,只有小偷不爽——群众不再担心丢车,警方不再头疼案多,企业出资做了宣传……唯有小偷很是不乐,混在卢氏将没了“工作”。
看来,大多举措,只要制定够人性够全面够细,落实效果是不会有太多差池的!
□记者 李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