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平台型经济有巨大的优势——中国网民人数超过欧洲总人口,网购年轻人超过美国;中国已经有跻身世界前列的平台型企业。
可以说,当前中国在平台经济方面的优势,是过去10多年“放水养鱼”的结果。展望未来,我们在建议国家进一步发挥我们在平台经济上已经取得的先发优势的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深入研究平台经济与传统商业形态的不同之处,理解平台经济的生态性特征,推动平台经济监管和治理制度创新,在避免以治理普通企业的思路来治理平台的同时,也要以适宜平台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加大对平台经济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我国平台经济发展。
记者:您在一些场合提到,阿里巴巴的目标是打造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根据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公布的数据,目前英国是第五大经济体,它的总量是2.6万亿美元,阿里巴巴集团2016年全年的成交额为3.029万亿人民币,与这个目标还有差距。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目标?
马云:打造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是阿里巴巴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里还包括要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支持1000万家赢利中小企业以及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
为何提出“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假货既是阿里之痛,更是中国之痛”
记者:今年以来,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公开发声,还是您个人微博表态,我们都读出阿里巴巴对假货“零容忍”的态度,这种坚决基于怎样的背景?
马云:假货既是阿里之痛,更是中国之痛。主席多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要通过制度建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从源头打击制假售假,不仅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诚信基础。
因此我们期待,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这里有两个具体的建议:首先,建议从立法上改变对制假售假处罚过轻的现状。有一组数据可以分享———阿里巴巴在去年利用大数据排查出4495条线索,但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得以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件;我们对33例已经判决的案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八成还判了缓刑;我们也研究了去年工商行政处罚的200例制假贩假案件,发现平均罚款额不到10万元。换句话说,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有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众多案犯不能被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