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黎明手把手地教学生掌握易错字
9月5日下午,记者驱车沿三张公路陡峭的盘山路一路上行,山坡之上绿树掩映,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街道陈宋坡村学校坐落于乡间小道旁。这个农村小学教学点仅有11名学生,38岁的女教师爨黎明是全校5位教师中的骨干,从教近20年,她与乡村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更对这所学校爱得深沉。
记者走进校园时正值上课时间,二年级教室传出了整齐的读书声,爨黎明正在为全班仅有的两名学生讲授新学期的语文课,三个人的课堂依然萦绕着浓浓的书香氛围。“学生少,课堂教学更像是一对一的辅导,容易写错的字,我手把手地教;读不对的声调,我反复纠正直到正确。”爨黎明说,教学必须要因材施教。两名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她就想尽办法教会他们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997年,爨黎明在陈宋坡村小学参加工作,主要负责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当时学校教学条件特别艰苦,教室窗户没有玻璃,用的是带眼的铁皮,冬天上课时冻伤、感冒是常有的事,住校时还有老鼠从身上爬过,但大家从来没有叫苦叫累,教学劲头十足,师生感情很深。”爨黎明说,有一次,当她拖着病体进班上课时,有位学生在落有灰尘的破旧板凳上为她铺上了一张纸,那份感动至今仍记忆犹新。
因工作调动,五年后爨黎明前往另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直至近年再次调回陈宋坡村学校。“如今,这里的校舍新了,学生却少了许多。不管人多人少,学生的课程一节也不能少。”爨黎明说,她除了教二年级语文,还负责教其他年级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校长和教师们在教学之余也都身兼多职,校园墙壁的美化、楼顶砖瓦的修缮,大家都亲力亲为。由于学校位于山坡上,每逢冬季降雪,山路湿滑,教师们只能把车停在山下,自己步行上山,但因为心里挂念着学生,从没有人因此迟到。
多年来,爨黎明满怀着对这所学校和学生的爱,坚守岗位。每逢下雨天,她专程送学生回家;课间休息时,她常带着性格内向的孩子做游戏;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她又变成了知心姐姐,上门家访、耐心沟通;遇到学习吃力的学生,她总是在放学后义务帮他们“开小灶”……学生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健康成长,家长对她充满感激。
去年教师节,爨黎明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几名学生自制了一捧野花束,悄悄地放在了教室的窗台上,向她表达节日的祝福,“虽然孩子们不善言辞,但他们深知老师的爱。今后,我还会继续扎根乡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留下来,让孩子们不用跑远路就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