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汪潭)丁零零……2月22日凌晨2时15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三和医院急救点的电话响起急促的铃声。“我是三门峡火车站值班人员,列车上有位孕妇身体不适,请火速派急救车到车站接应。”
当晚,在一辆由北京开往成都的列车上,一名28岁的孕妇双手捂着肚子,表情痛苦不堪。其旁边的母亲说着大家都听不懂的彝族语言,边说边用手比画着什么。“怕是快要生了。”列车上热心的旅客说。
接到电话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迅速赶往火车站等候,凌晨2时25分,列车驶入三门峡站,早已待命的医护人员迅速奔向列车实施救援。据当时一名参与抢救的医生回忆,这名孕妇和她的母亲都听不懂汉语,哪里不舒服也说不清楚,医生只能通过简单的手语和她们沟通。经诊断,孕妇即将分娩,需要立刻送往医院。
在将孕妇送到医院后,早已待命的妇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迅速将她送入产房进行接生。由于这名彝族女士的母亲不会说汉语也不会写汉字,住院证、手术知情同意书和病情告知书上都无法签字,这该怎么办呢?正当医护人员为此发愁时,市中心医院负责人当即表示,为了保障彝族同胞母子平安,可以先不签字。
终于,凌晨2时49分,这名彝族孕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第二天早上,当医护人员给这名彝族孕妇送来红糖水和早餐时,她和她的母亲双手合十,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