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不惯妻子行为 便对她拳打脚踢
王女士今年43岁,是我市湖滨区的居民,性格外向开朗的王女士,热爱旅行,在工作之余喜欢与网友一起到外面游玩,通过这种方式她结识了不少好朋友,其中还有不少异性朋友。没想到她的这种生活方式,却让丈夫吃了醋,夫妻双方三番两次因为此类事情吵架,终于有一天矛盾彻底爆发,丈夫动手打了她,王女士被丈夫打得很严重,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才康复。
解读:
在家暴面前,人身安全的自我保护非常重要。如果觉察自己处在家暴危险中,一定要建立起保护自己和孩子安全的意识。在暴力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尽量不刺激和激惹对方,最好先离开现场。加害人若动手,就打开门大声呼救,请家人、邻居来帮忙阻止,并拨打“110”报警。
2夫妻结婚半月 频繁争吵、打架
李女士与老公是通过相亲认识的,认识没多久,两人便结婚了。可是刚结婚仅10余天,李女士发现,由于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无共同语言,矛盾频发,加之双方年龄甚小,不懂得理解和忍让,小纠纷终酿成大矛盾,双方经常因琐事发生吵闹、打架事件。李女士再一次被丈夫殴打之后,无奈之下投诉到了市妇联。
解读:
夫妻之间的沟通很重要。生活中肯定有夫妻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一旦有了矛盾之后,必须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只有通过沟通,统一认识,化解矛盾,才能使“梗阻”的夫妻关系通畅起来。只要双方不要过于固执,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沟通,找出引发矛盾的症结,互相了解、互相体谅,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老汉变心 70余岁老伴儿 被殴打
张先生今年70多岁,张先生自以为与妻子性格不合,所以夫妻双方的感情一直不好。后来张先生在外结识了一名女子,两人便开始在外同居。他的老伴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多次找上门与张先生理论,双方发生了多次争吵,张先生便动手打了妻子。
解读:
去年60岁以上来访者15人,占信访人数的7.65%,老年妇女人身权益受侵害现象不容忽视。涉及人身权益方面案件,虽然在信访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后果严重,社会影响大。婚外情、同居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破坏婚姻家庭的“头号杀手”。
4男子遭妻子 冷暴力 到妇联求助
李先生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与妻子发生了争吵。李先生觉得夫妻之间吵架很正常,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可谁知快一个月了,妻子一直都不理他,也不愿和他过夫妻生活,李先生说了不少的好话就是哄不好妻子,无奈之下李先生投诉到了妇联。
解读:
男性在体力上较占优势,因此遭遇的大多为冷暴力。此外如果妻子的经济收入比丈夫高,或者妻子的家庭经济条件优于男性的家庭,比较容易让男性遭遇家庭暴力,而受传统思维影响,中国男人大多好面子,所以一般不会向他人诉说。该工作人员建议,男性遭遇家暴后一定不要保持沉默,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用法律保护自己。
提醒遭遇家暴,要及时搜集证据
据查阅,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主要有:物证、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以及涉及家庭暴力的各种处理记录、病历、照片、视频等。《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第11条指出:要“及时、全面收集证据”。公安机关在办理家庭暴力案件时,要充分、全面地收集、固定证据,除了收集现场的物证、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外,还应当注意及时向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妇联、共青团、残联、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被害人的亲属、邻居等收集涉及家庭暴力的处理记录、病历、照片、视频等证据。
“家庭暴力往往隐蔽性很强,在自己家里发生,取证较难。”该工作人员说,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还是要尽量收集家暴证据,及时拍下伤情照片,“如果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还要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