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报道,消费者购买手机膜的时候,往往会看到各种概念膜,如防蓝光膜、抗爆膜、丝印膜、冷雕膜等,其中很多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一些工艺名称,如丝印、冷雕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这类概念膜的价格也往往较高,一张要卖几十元到数百元。业内人士透露,普通的iPhone7钢化膜进货价一张只要1元左右,加上包装和除尘贴等配件,也就2元左右的成本,至于抗蓝光膜、防窥膜、防爆膜等成本也就六七元,卖给消费者却至少要数十元。
除iPhone膜之外,华为、OPPO、VIVO、金立、小米、魅族等手机膜价格也都相差无几,一些因为新出产品或者冷门产品,成本可能会贵个1~2元,也有些会更便宜,总之手机膜的成本整体并不高,也没有外界想象中的富含高科技。
趋势 贴膜生意转向二三线城市
为能改变生存环境,一些有了贴膜手艺的人,从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其中一些就干脆回了老家,在自家的乡村或者县城继续着贴膜行业。
“现在县城生意还行,一天也能挣个200块,只是工作量有些大,薄利多销。进价1~3元的钢化膜,在城里运气好能卖30元,不过老家也就10元到顶了,不过还是有利可图。”群中来自安徽阜阳的赵师傅说道。
于是本来靠价差形成的利润,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新技术的产生,空间没有了,以往靠忽悠加上一点技术就能达到的暴利,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变化 新利益点驱动手机配套业
“现在只做贴膜生意是不行的,想继续活下去,就要做手机其他配件生意,我可以提供充电线材和手机套以及充电宝的资源。”群友纷纷推销起来。
例如万能手机硅胶套,网上批发价也就1元,卖出去5~6元,还有数据线质量差的批发价1元不到,转身就可以4~5元卖出去。虽然没有了暴利,但这些线材和手机壳,也能维持一个较稳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