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陕州地坑院《地坑院寻年味 传统手艺借“鸡”生财》,再现陕州地坑院神奇魅力!
三门峡市陕州区位于黄河南岸,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这里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豫西剪纸,捶草印花等民间技艺,但是这里真的有地下村庄吗?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便可以进入院子里,这种进入院子的方式对习惯于地面生活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次奇特的体验,穿过门洞只见眼前出现了一座方正的院落,四面都有窑洞,有工人居住的主窑,厨房窑,粮食窑等,这里的老百姓已经世世代代住了上百年。
最早的陕州地坑院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这种奇特的民居方式在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地坑院的真实写照,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那么地坑院是如何建造的呢:“老人建的时候是可不容易,也没有机械,就是他用那?头挖,框子挑土,坚持了五年时间才建成一座院”。
地坑院的成因呢?首先问题是它的地形,我们这里属于台塬区,这是水流长期冲刷的一个结果,在台塬的地面,平面以上呢,人民要利用窑洞就只好向下挖坑,然后再开作窑洞了,这是地坑院的主要成因。第二个呢,黄土具有极强的直立性,开作窑洞一般不会坍塌,台塬区黄土层堆积深厚,垂直劈开也不容易坍塌,再加上窑洞内拱形的建筑结构将房顶的受力向两边分散使可以承受更大的重力,更加不易坍塌,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万事具备,也难怪地坑院可以经历四千多年的历史延续至今。
这种独特的深藏地下的民居不但冬暖夏凉,而且具有防风、防盗、防震、防火、隔音的显著特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过着舒适的生活,一个个的地坑院整齐排列就像一个隐藏在地下的村庄,如今陕州地坑院营造技艺已经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我们也希望这种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得到最大的保护和永久的传承。